埃尔顿约翰,埃尔顿约翰悲歌(约翰.埃尔坎)

阅读:0 来源: 发表时间:2022-08-19 08:45作者:八卦会火
    接要: 艾尔顿·约翰 Elton John的资料埃尔顿·约翰 CBE (英语:Elton John,1947年3月25日-),原名雷金纳德·肯尼思·德怀特(Regi埃尔...

问题二、艾尔顿·约翰 Elton John的资料

埃尔顿·约翰 CBE (英语:Elton John,1947年3月25日-),原名雷金纳德·肯尼思·德怀特(Reginald Kenneth Dwight),华文传媒喜欢戏称其“乐坛大姑妈”;爵士,英国流行乐手、作曲家和钢琴家,是流行音乐史上成功的独唱歌手。他在1997年为纪念戴安娜王妃而录制的单曲《风中之烛》(英文:Candle in the Wind)为华人所熟悉。(这首歌原本是他于1973年录制献给玛丽莲·梦露,原版歌词里的“Norma Jean”是玛丽莲·梦露的本名。)作为一个同性恋艺人,他浮夸的衣着和舞台演出、纠缠不清的私生活和他在音乐方面的天分,使他成为一个音乐史上的传奇。他登上乐坛已有近四十年。1970年代,埃尔顿是摇滚乐世界的最主要的商业力量,他的唱片在美国唱片榜上连续七次登上第一位。他以钢琴为基础的音乐,使钢琴在吉他主导的时代得以立足。他也致力对抗艾滋病,并成立了“埃尔顿·约翰艾滋病基金”。 早期生活和事业 雷金纳德·肯尼思·德怀特在英国出生。雷金纳德主要被母亲及其他女性亲戚抚养成人,小时候很少见到父亲。雷金纳德的父母在1962年离婚,当时他14岁。雷金纳德四岁开始弹奏钢琴。基于他对音乐的天份,他能够在钢琴上弹奏任何他在收音机或唱机听到的旋律。他在11岁时赢得一笔到皇家音乐学院的奖学金。他在学院里就读了六年,为了专注于自己的音乐,他在毕业之前便离开了。在1960年,雷金钠德和一些朋友组成了一队叫Corvettes的乐队,后来改组成Bluesology。到了1960年代中期,Bluesology支持American soul和R&B;歌手的演出。1966年,该乐队成了朗·约翰·鲍德里(英文:Long John Baldry)的支援乐队,并与他在英国各地演出。因为鲍德里收紧对Bluesology的控制,雷金纳德很快便离开了该乐队。后来,雷金纳德透过广告认识了他首五张专辑的经理人雷·威廉姆斯(英文:Ray Williams)。威廉姆斯介绍雷金纳德与作词人伯尼·托潘(Bernie Taupin)合作,他们的合作一直延续至今。在他们合作的六个月以后,雷金纳德更名为埃尔顿·约翰,这个名字是把Bluesology的萨克斯风手埃尔顿·迪恩和朗·约翰·鲍德里的名字各取一半,组合而成的。在1967年,第一首由埃尔顿·约翰作曲,伯尼·托潘填词的歌曲Scarecrow录制完成。埃尔顿和贝尼在1968年加入了迪克·詹姆斯(英文:Dick James)的DJM Records公司创作歌曲,在随后两年,他们为流行歌手包括罗杰·库克(英文:Roger Cook)和露露(Lulu)作曲填词,同时也有自己录制歌曲。伯尼通常在一小时以内写好歌词,然后交给埃尔顿在半小时内作好旋律,如果他想不到旋律,便会扔掉歌词。在1969年6月,埃尔顿在DJM Records发行专辑“空洞的天空”(Empty Sky),尽管受到好评,但它的销量不如理想。1970年代的成功 埃尔顿约翰用自己名字命名的第二张专辑在1970年春发行,并开始进入排行榜。该专辑的单曲“你的歌”(Your Song)进入了美国排行榜首十位,该专辑也获得成功。埃尔顿的首场在美国的演唱会在洛杉矶举行。对大中华区的影响1970年代是埃尔顿事业的巅峰期,而他的音乐亦在1970年代进入香港,对于香港1950年代,1960年代前半期出生的一些青年影响至深,包括香港流行音乐巨星张学友在内的很多香港音乐从事者亦是受他影响开始进入音乐领域。在台湾,埃尔顿亦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海外歌手,但是国语歌曲始终占据台湾乐迷主流,直到1970年代中后期,埃尔顿的音乐在台湾才开始受到重视。中国大陆1980年代开放后,在1980年代中后期,亦有多位歌手受到埃尔顿影响,包括著名歌手崔健。希望帮到你啦~

相关问题三、埃尔顿.约翰风中之烛的歌词什么?

Candle in the wind/风中之烛Elton John/埃尔顿.约翰97年可算是Elton John踏入50岁后最难忘的一年。两位挚友–时装设计师范思哲和英国王妃戴安娜的相继去世,给Elton John的人生带来另一段非同寻常的悲痛经历。此曲改编自Elton John早年为悼念玛莉莲.梦露而写的旧作,为了纪念戴妃,此番由原作者Bernie Taupin重新填上歌词作为致敬,并且制作成细碟推出市场,所有收益捐给戴安娜基金会用作慈善用途。 Elton John – Candle In The WindGoodbye England”s rose;may you ever grow in our hearts.You were the grace that placed itselfwhere lives were torn apart.You called out to our country,and you whispered to those in pain.Now you belong to heaven,and the stars spell out your name.And it seems to me you lived your lifelike a candle in the wind:never fading with the sunsetwhen the rain set in.And your footsteps will always fall here,along England”s greenest hills;your candle”s burned out long beforeyour legend ever will.Loveliness we”ve lost;these empty days without your smile.This torch we”ll always carryfor our nation”s golden child.And even though we try,the truth brings us to tears;all our words cannot expressthe joy you brought us through the years.Goodbye England”s rose,from a country lost without your soul,who”ll miss the wings of your compassionmore than you”ll ever know.”歌词大意:永别了,英格兰的玫瑰,愿你永远盛开在我们心扉,你那爱的光芒,照耀每一个饱受蹂躏的地方,你大声疾呼,你细语安慰,如今你重归天国,群星拼出你的英名。你在我心中,就像那风中的烛光,即使在凄风苦雨的黄昏,也从不熄灭,你的足迹印在山河大地,遍布英格兰的青山绿水,你的烛光熄来已久,而你的事迹永远存留

埃尔顿约翰,埃尔顿约翰悲歌(约翰.埃尔坎)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四、艾尔顿·约翰的个人生活

与同性伴侣结婚2014年12月22日,67岁的摇滚传奇埃尔顿·约翰在伦敦附近与多年生活伴侣大卫·弗尼士举行了婚礼。作为同性伴侣,俩人在一起已经整整9年了。 约翰和弗尼士在他们位于温莎城堡附近的住宅举行了豪华的婚礼,很多名人出席,他们的两个刚会走路的儿子扎卡里和伊利亚充当花童。埃尔顿·约翰说,他为英国感到无比的骄傲,现在同性婚姻在英国全国几乎都是合法的。英格兰和威尔士今年早些时候开始承认同性婚姻,苏格兰上星期也通过类似法律,但是在主要信奉天主教的北爱尔兰仍然只承认同性生活伴侣。 圣诞当爸资深歌手艾尔顿·约翰与另一半大卫·费尼许(David Furnish)的宝贝儿子Zachary曝光了,他们一家三口开心登上英国《OK!》杂志。 艾尔顿·约翰说起他头一次抱着Zachary时的感觉,“我这辈子从没这种感觉,如此敬畏、战战兢兢。”法通过当地政府审查,后来他与大卫·费尼许透过代理孕母喜获麟儿。他说:“我会给儿子满满的爱,但不会在物质上宠坏他。”对于乌克兰领养计划失败一事,艾尔顿·约翰说,他们仍不断请教相关人士,尽力帮这对小兄弟找到一个最好的家。大卫也说,“虽然这件事感觉很糟,一直碰到官僚问题,但在替他们找到一个安全的家之前,我们不会放弃。”伴侣卷入3P丑闻2016年4月8日,认证名为“英国那些事儿”的用户在微博曝光一则英国娱乐新闻,称某著名明星的伴侣卷入3P丑闻,但是因为被法院下了封口禁令,所以媒体不敢公开此事。美国媒体公布了这则娱乐新闻的当事人,正是音乐教父艾尔顿·约翰的伴侣——电影导演大卫·费尼什。这则丑闻刚曝光时该明星团队就迅速做出反应,申请到了法院的禁口令,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英国媒体敢于公开曝光此事。

推荐问题五、为什么约翰艾尔顿被称作摇滚教父

从艾尔顿·约翰崛起到成名,这一段时间里,正巧是流行音乐的一个转折时期,他的出现象征着摇滚乐向“视觉性与戏剧性”方向的发展,他是70年代最伟大的摇滚歌手,他舞台表演精湛,服装怪异,舞台、灯光道具都是完全为满足人们视觉感受的。同时他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作曲家。别出心裁的编曲手法反映了70年代摇滚乐独特的气质,他在许多作品中大量运用钢琴这一古典乐器,使作品高雅而又有通俗,为摇滚乐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经验与感受世界,被喻为费城流行摇滚的最佳诠释者。

埃尔顿约翰,埃尔顿约翰悲歌(约翰.埃尔坎)

六、埃尔顿约翰在玛丽莲梦露逝世40周年专为其写的歌曲

埃尔顿约翰把他早年为玛丽莲梦露谱写的挽歌《风中之烛》填了新词,在戴安娜的葬礼上唱了《再见,英格兰玫瑰》http://mp3..com/m?f=ms&tn;=mp3&ct;=134217728&lf;=&rn;=&word;=%B7%E7%D6%D0%D6%AE%D6%F2&lm;=0是这个吧?

声明

删帖请联系zhiyihom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