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有什么病虫害(多肉有什么病虫害图片)

阅读:0 来源: 发表时间:2023-01-18 18:22作者:秋天

朋友们看到这个文章时想必是想要了解多肉有什么病虫害相关的知识,这里同时多从个角度为大家介绍多肉有什么病虫害图片相应的内容

本文目录一览:

1、常见的六种多肉虫害

2、多肉常见病及处理方法

3、多肉植物常见的病害 3种病况要注意

常见的六种多肉虫害

一、介壳虫

这是多肉虫害中最常见的一种。白色肥肥的,貌似还有小绒毛,特别恶心。想彻底清除比较难,几乎每年都要亮相一下子。但是介壳虫的虫体被一层角质的甲壳包裹着,如用药物对它直接喷洒不易奏效。它像吸人血是虱子一样,吸取植物的汁液,因而对花木造成极大的危害,被害植株不但生长不良,还会出现叶片泛黄、提早落叶等现象,严重的会使植株枯萎而死亡。

但介壳虫也是很容易被发现并识别的。介壳虫在吸食叶片的汁液同时也会释放出一种黏液,这种黏液经常会沾到一些污渍,只要发现叶片上有奇怪的小黑球一样的污渍,多半就是有蚧壳虫在捣蛋了。除了将虫子秒杀外,它们遗留下的黏液也是非常致命的,很容易引起“烟煤病”等病害。所以一定要用清水清洗,这时候也别考虑什么掉不掉粉啦~保命要紧。 常用办法:使用护花神杀虫,顺便用喷壶将不干净的污渍冲洗掉。

处理方法:数量较少时,可人工捉除,多的话,还是需要使用专杀药物。建议使用用75%酒精反复的擦拭病株,酒精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处理后主要成分挥发快,表皮残留少,不易形成影响植株美观的斑渍,同时还可以去除肉眼看不清的幼虫。

二、蚜虫

蚜虫多发一般是在春天受蚜虫侵害的植物具有多种不同的症状,如生长率降低、叶斑、泛黄、发育不良、卷叶、产量降低、枯萎以及死亡。蚜虫对于汁液的摄取导致植物缺乏活力,而蚜虫的唾液对于植物也有毒害作用。但是他们通常会选择肉肉的花剑下手,猜想是因为花蜜的原因被吸引而来。在啃噬肉肉时同样会散落一些类似油渍的液体,特别粘手,会连同各种污渍沾在叶片上,不太好清理。发现它们挺容易的,多留意花箭就可以了,那些一大片黑黑的或者绿绿的,一般都是蚜虫。

处理办法:直接将花箭剪了扔掉,再使用棉花棒沾水将叶片清洗干净。同时对土进行杀虫消毒处理或直接换土,当然也不要忘记给肉肉消消毒以免有幼虫或虫卵残留。(处理蚜虫时一定要记得同时把蚂蚁也一起处理了)

三、红蜘蛛

红蜘蛛是一种常见的病虫害,起主要是吸取植物的汁液来提供营养。在生活习性上它喜欢干燥炎热的环境,所以夏季多发此虫害,对于此虫害防治主要在控制去虫口密度,也就是在7月的上中旬的时间段打药进行化学防治最佳。

采用的药剂主要是烟碱类的,比如吡虫啉、苦烟碱、呋喃丹,菊酯类的杀虫剂对其效果基本上没有,也就是说市面上的雷达等家用杀虫剂对其基本上没有作用,现在市面上吡虫啉、呋喃丹等基本上可以买到,但是呋喃丹剧毒慎用。

四、粉虱

粉虱多寄生在植株的幼嫩部分在也背刺吸液汁,造成叶片发黄,脱落,同时诱发煤污病,茎叶上会有大片难看的黑粉,直接影响肉肉美观。

处理方法:发生初时及时改善环境通风再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喷杀,还可用马拉松500倍液或乐果混敌敌畏1000倍液喷杀,喷药2天后再用强力水流将死虫连同黑粉一起冲刷掉。

五、根粉介壳虫

一种很特殊的介壳虫。因为它们一直躲在土壤里,极难发现,除非虫子已泛滥,才会爬出来或者从花盆的出水口流出来。虽然很小,不过也会慢慢爬动到其他花盆里。想发现它们比较难,不过可以多留意地面,如果发现地面有白色小点时就要注意了,也许这时候你家里所有的花盆里都染上了根粉一定要多留意地面和窗台,只要有花盆的地方就多注意花盆下面,一旦发现就做好大换血准备吧!

处理办法:由于这货实在是太小,而且都是成群出现,所以要么用毒药,要么就彻底换土,清洗植物。但后者方式,并不能根治根粉。

六、小黑飞

小黑飞就是花盆里常见的黑色小飞虫,肉肉上发现小黑飞的多数都是景天科莲花属,喜食腐殖质,幼虫也会吃肉肉的小苗,也会啃食植物的根茎,使植物因伤口感染而产生病害。处理方法:小黑飞喜湿怕干,土壤湿度是影响成虫羽化的关键因素发现小黑飞时可以用护花神(或乐果)浸盆,幼虫抗药性比较强,种植植物的地方通风良好不要露出腐殖土,在营养土上面最好覆一层蛭石或者河砂。若是数量众多,可以使用家用雷达(菊酯类的杀虫剂)就可以灭杀,土中可以加小绿药或者呋喃丹消毒减少起出土的量。还有一个小偏方可以尝试,用蚊香灰拌土,这样可以灭杀小飞黑,而蚊香的主要成分就是除虫菊酯。

后面我就没有给大家配图,因为会逼死密集恐惧症和我这种有恐虫症的胆小宝宝。有兴趣的小伙伴可自行度娘。

多肉常见病及处理方法

多肉常见病及处理方法

多肉常见病及处理方法,秋天了,又到了养肉的好时节,但是肉肉经常发生一些病虫害,很多花友干着急不知如何处理。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多肉常见病及处理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多肉常见病及处理方法1

1、赤霉病

赤霉病属于细菌性病害,也是多肉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表现为根部损伤,茎块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并且会在茎块部位生出赤褐色的病斑,造成腐烂甚至死亡。使用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喷洒防病,用硫磺粉消毒处理伤口。

2、炭疽病

炭疽病是多肉植物的重要病害之一,通常发生在夏季梅雨季节时期,因为过湿高温的环境,造成茎部出现淡褐色的水渍状病斑。平时可通过开窗通风透气、减少水分施加、预防高温的方法预防,出现病害则用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喷洒。

3、黑腐病

黑腐病是多肉植物中比较严重的病害,多是由于浇水过多,环境内过湿而造成的真菌感染。出现黑腐病除了用阿米西达、噻菌灵或多菌灵喷洒外,还要将黑腐的根茎切除,消毒杀菌后重新移栽到新的盆土之中。

4、斑点病

斑点病一旦发生,其实没有什么拯救的必要了,危害实在是太大。它是由于微生物侵害所形成的病症,最开始出现各种斑点,之后叶片或茎枝局部坏死,到后面就会形成整株死亡发臭的情况。

多肉常见病及处理方法2

叶片腐烂

病因:一般由闷热(夏季)、潮湿、冷湿(冬季)引起,特别是植物根系不够健康或者切根后伤口未晾干的`时候,非常容易发生腐烂现象。

补救方法:针对切根后“无根的多肉植物”,一定要晾干一段时间(3-7天),让伤口痊愈后再种上,并且刚种入的一个周内不要浇水,保持土壤干燥或有一点点湿气。

夏天不能淋雨,不能在强光下照射,保持花盆干热或潮冷的环境,不给真菌繁殖创造机会。发现肉肉部分黑腐的情况下,只能建议切除黑腐部分,而且越早切除越好,坏死了就好不了。

叶片化水要尽快的去除,在去除过后,还有在伤口处涂抹上多菌灵类的药物,以防后期会真菌感染,导致最后黑腐。

夏天要注意控制水量,冬天有这样一个说法,10度以下少浇水,5度以下控水,0度以下断水自求多福。

缺水

病因:缺水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真正的缺水,浇水后一段时间内就会恢复。另一种是多肉植物的根系不健康,无法吸收水分,这种即使浇水也不能恢复,这就需要对根部进行一些处理,重新生根。两种方式表现出来的状态都是叶片褶皱发软。

补救方法:有的时候叶片出现褶皱和变软也不一定是缺水,这就需要根据自己平时的浇水情况和天气状况来判断了。可以挖出来检查一下根系看看。根系颜色为白色或者有许多白色的毛细根,都说明植物很健康,种好浇水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如果是植物缺水,在保证通风良好的前提下,当晚浇水,第二天叶片便会饱满起来了,要尽量避免把水浇到植物上。但是如果浇水后几天都无法恢复状态,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这种情况一般都是肉肉的根系还没有生长出来,或者原有的根系已经腐烂,这个时候就需要将肉肉从土里拔出来,清理根部,再换上干净的土壤或者基质种上。

长时间不生长

病因:这种不生长现象也常被称为“僵苗”,主要因素还是在于多肉植物的根系,这状态下的根系一定是完全枯死或者只有一点点硬撑着。随着时间推移,最后植物也会慢慢消耗殆尽死去。

所以大家在养护的时候遇到3个月完全不见生长,并且植物状态也不是太好,叶片出现褶皱等现象,颜色没有太大变化的,就拔出来检查一下。

补救方法:首先将枯死的根系(黑色的根)全部修剪掉,同时也要清理底部的枯叶和腐叶。全部清理干净后再用清水或者多菌灵溶液清洗一下根部,最后放在散光处晾干2-3天,再栽种起来。

叶片枯萎

病因:僵苗差不多,问题都出在根系。根系不够健康,吸收不好,导致植物状态变差,这时候浇水过多就容易烂,浇水少了又会缺水,所以对水分的把握是很重要的。另外土壤也有一定关系,常说的优先养根,其实也是在说土壤配比的问题。

补救方法:混合土壤中泥炭土+椰糠混合物比例占到70%,对于生根来说是非常好的。根系生长出来一段时间后,植物开始恢复,等植物生长到健壮期时就可以进行二次换土,增加大比例的沙子来增强多肉植物的习性。后期稳定后基本上就不用再换土了。

晒伤

病因:多发生于夏天和初秋,夏天是因为天气热光照强的关系,初秋是因为大多数多肉都经过了夏天的遮阴待遇,秋天一下子接受光照后再遇到秋老虎,很容易就晒伤了。浇水的时候不小心叶片沾有水分或者叶间积有水分/土壤潮湿,前者可能只是出现晒斑的,后者可能出现化水甚至黑腐。

补救方法:首先平时要注意遮阴通风,其次浇水的时候真的要小心叶片、叶间积水,如果晒到化水黑腐了,把黑腐的地方挖掉,能剩下一点小命就不错了。如果是晒出晒斑,一般晒斑是永久存留的,但有时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晒斑的痕迹会变浅

缺光徒长

病因:多肉植物缺少阳光徒长其实是植物顺应自然的一种现象。阳光不足的情况下植物就会往阳光更多的高处生长,所以会拔高个子。

如果在原生地日照特别强烈,多肉植物的叶片也会卷起来,减少阳光照射到叶面的范围。这都是植物根据自然环境而做的改变,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植物的本质后,再去采取顺应自然的方式栽种植物。

补救方法:保持每天4-5小时以上,浇水不能断,植物的生长恢复都是需要水分的。

介壳虫

介壳虫是所有的肉友们最常见的虫子之一,又名“蚧虫”介壳虫是花卉果树上最常见的害虫,常群集于枝、叶、果上,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严重时会造成枝条凋萎或全株死亡。

补救方法:有三种除虫方法,大家自己选择噢~

1.用酒精轻轻地反复擦拭病株,就能把介壳虫除掉,且能除得十分干净、彻底。

2.手工牙签、针各种伺候就行,这样反复几次就会没有了

3.这个其实就是最省事的办法,用“护花神”按照说明书比例1:200兑水后喷洒就可以了,一周后再次喷洒一遍基本上就不会再看见恶心的虫子了。

需要注意喷药后,一定不要接受日照,放在阴凉处4-5天再挪到有日照的地方,因为刚喷完要就放到太阳下,会加速水分挥发,这样药物浓度就变高了,很容易烧伤植物

煤烟病

病因:除了夏天闷热潮湿水土感染外,更多来自于各种虫体携带性感染。蚜虫、蚧壳虫蚂蚁等除了啃食吮吸植物叶片根部的汁液外,还会分泌密露排泄粪便,这些分泌物中带有各种菌类,被这些害虫咬伤后会加重感染。

补救方法:平日里一定要加强杀虫,尤其是夏季!发现煤烟病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要隔离,喷洒杀菌剂,因为煤烟病传染力很强,所以接触过病肉一定要洗手喔。

多肉植物常见的病害 3种病况要注意

许多人都会在家中或公司养一盆小巧可爱的仙人掌,这类多肉植物虽具备耐旱特性,但台湾夏季炎热潮湿,使多肉容易生病,病因不外乎太潮湿、土壤排水差、病虫害以及日照不足。这次邀请到多肉植物专家,教大家多肉植物平时的照料技巧及生病时的处理方法。

多肉植物3种常见病况

春夏交替之际,多肉植物迎来换季大挑战,民众往往以为多肉植物存活率超高,就在买来后按照自己的喜好种植,尤其多肉植物看起来饱满,即使生病了也不容易察觉,结果被虫蛀到干枯、植体形状乱长或是排水不良的问题层出不穷;多肉植物常见病况,分别可以从光、水、虫3个角度去观察。

病况一、徒长

病患:雀扇

医治方式:剪去歪斜植体、放置阳光充足处定期更换向光面即可

医嘱:

雀扇是生命力非常旺盛的多肉,即使叶片受损了,摘掉也能快快长回来。但正因为雀扇的生命力太旺盛,尤其渴望光线,所以在向光性本能的驱使下,中柱的部分会朝着光源生长,最后就歪曲成畸体(多肉植物外型长坏了,也是一种常见疾病)。

简单的处理方式,就是将歪斜部分剪掉,放在阳光充足处,并记得每隔几天调整方向,使四面都能受到阳光照拂即可,减去的部分,约莫2周就能长出来了。

病况二、排水不良

病患:琉璃姬孔雀

医治方式:换盆、更换多肉专用土

医嘱:

为了让多肉植物幼苗快速成长,种植的农民多会直接使用「培养土」育苗,小巧模样可人,在民众买回家之后,却因为植物愈长愈大,根系愈密,排水性较差的培养土反而限制了琉璃姬孔雀的成长空间,不仅长不大,夏天水浇多了更容易窒息。

建议的处理方式是购买多肉专用的培养土(看起来很像小碎石),并且换到较大的盆子,多肉才能长的饱满健康。

病况三、介虫害

病患:立方霜

医治方式:酒精驱虫、洗净

医嘱:

立方霜其实是超级耐病害的多肉品种,加上叶子饱满讨喜,非常适合超级不会养植物的朋友,是养多肉植物的入门款。尽管如此,若是放在室外(尤其夏天虫长特别快),也是有病虫害的可能,尤其是白色细小的介虫,肉眼很不容易察觉,却会慢慢吸干多肉的汁液。

建议的处理方式是先剪去虫虫聚集的多肉中心部位,抖掉周边土壤(土有虫卵,要丢掉),以酒精喷洒驱虫,放置阴凉处1周,再植入新土与新盆子中即可,减去的枝叶, 2到3周后会长出新芽,就又是一株活跳跳的立方霜了。

注意这些错误行为

Sammi表示,多肉植物饲主最常见的问题,真的就是懒啊!多肉虽然好养好长,但还是要避免NG照顾行为,才能饱满健康。

1.直接套盆

有不少不是枝叶展开,而是整体变大的如仙人掌科的多肉植物,因为看似生长缓慢,民众常常会在买回来之后因为懒得换土,就将养盆内的多肉植物直接套上喜欢的外盆,代价就是根系得不到充足空间排水,生存条件艰困下,更难长大了。

2.乱浇水

只用喷雾罐在表面喷水,会使多肉的根部吸收不到足够水分(因不是汇集水的阔叶植物)看似喷湿了,却等于没喷到,只会愈喷愈干枯。也有不少民众是直接对着多肉植物浇水,但其实多肉植物外层有时会有少许粉末,用来防晒保湿,直接浇水容易洗去保护层,让多肉暴露在外在威胁之下,正确的灌溉方式是整盆入水泡到湿透就能撑上2~3周了。

多肉有什么病虫害(多肉有什么病虫害图片)

关于多肉有什么病虫害和多肉有什么病虫害图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声明

    删帖请联系zhiyihom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