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的缺点与对策研究(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的缺点与对策研究论文)

阅读:0 来源: 发表时间:2023-01-17 15:11作者:秋天

今天和朋友们分享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的缺点与对策研究相关的知识,相信大家通过本文介绍也能对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的缺点与对策研究论文有自已的收获和理解。自己轻松搞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1、艺术教育的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

2、如何加强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

3、高职院校艺术考察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4、如何改进艺术设计教学

5、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的整合

6、高职院校专业咨询

艺术教育的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

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根据学校条件和职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下是我整理的艺术教育的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艺术教育的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1

摘要:

在当前社会生活中,新课程标准的实行使得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艺术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艺术上的培养。更需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与艺术文化熏陶的培养。在现今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何加强学生对于艺术学习的观念、能力上的进步,将是目前艺术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艺术教育要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思想观念与活动方式上改进,并不断的发展艺术教育对学生在能力与综合素质上的培养。本文就对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简单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艺术教育;问题研究;教育改革;改进方法

一、新课改下对艺术教育的教学解读

(一)以培养学生审美愉悦为艺术教育目标

目前艺术教育的发展应该朝着学生对美的教育的感知上发展,人是社会发展的人,在人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人在不断的成长,并不断地感知美,并学会接受美的能力。这具体到目前学习的艺术教育目标之中,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并愉悦艺术教育为目的,并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审美的感知,提高学生对于美的能力的发展。在新课标的引导下,艺术教育要朝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于审美的能力的发展上,不断提高对于艺术教育在根本理念上的改变。

(二)以贴近学生生活走进自然为艺术教育内容

艺术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应该多样化,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发展学生艺术教育的实际能力为标准。艺术教育应该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到教育上,如绘画类艺术教育,应该把生活中学生见到的树、草、花等结合到学生在绘画上对实际物品的抽象理解上,通过对物品的理解,形成学生在抽象上的认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强这种理解,并不断发展学生的实际审美能力。

(三)以学生喜欢的方式作为艺术教育的组织方式

艺术专业的学生对于艺术教育往往存在不同的理解,有些学生并不注重对于艺术教育直观的学习方式,艺术教育与一般普通学校教育方式也不同。在对艺术教育的发展上,应当尽量用学生喜欢的方式,通过直观的艺术欣赏方式,或者自由的艺术活动,多样化的组织出学生自身能够接受的艺术教育形式,并提高学生对于艺术教育方式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于审美的感知,在学习生活中随时发现美。

(四)以促进幼儿发展的评价为艺术教育评价的目的

幼儿教育在整个艺术教育阶段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幼儿教育通过发展幼儿在最初阶段感知美、欣赏美、理解美的能力为目标,旨在提供学生一种值得参考的学习方法,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自身能力。幼儿教育要以促进学生对艺术的评价为目的,防止艺术教育的功利性、技能性、缺失审美感为目的。提高幼儿教育的方法并改善幼儿教育在理念上的创新作用。

二、现阶段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艺术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

目前艺术教育,家长主要抱着多学一门技能的心态,主要偏向艺术教育朝着实用化,功利化发展。幼儿教育在发展上,应该注重学生在实际中把握对美的感知能力,注重学习过程中培养艺术发展的能力。要尊重幼儿,使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与能力;注重幼儿对于艺术的理解,尊重幼儿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创造力;尊重幼儿的内心世界

(二)艺术教育目标确立与实现存在的问题

艺术教育目标是使学生有实际欣赏美的能力,并在艺术上具备一定的技能。要提高艺术欣赏活动,而在现实生活中,艺术教育主要存在教师与家长的教育理念上,只单纯地注重对技能的学习与对知识的教育,忽视了学生本身对于美的感受,与自身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上有所差异的问题。学生学习艺术教育,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引导,提高对于美的直观感受,不断发展对美的感悟。

(三)艺术教育内容选择上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艺术教育中所选择的教育内容应该是贴近生活、贴近自然的。在幼儿教育发展中,要注重通过多个艺术门类的发展方式来共同实现幼儿对艺术教育与艺术欣赏能力的理解。幼儿教育应朝着对艺术教育的理解、对幼儿知识水平的把握上全面的提高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式。目前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对幼儿在学习艺术教育时的游戏性与娱乐性。

(四)艺术教育活动组织方式上的问题

艺术教育在活动组织上的单一性极大局限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幼儿艺术教育的教育分类上与教育方式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上的问题。艺术教育要在发展中不断地创新。目前,艺术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艺术教育本身的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在艺术组织活动上,要注重幼儿的心理,以一种幼儿较为能接受的'方式,不断发展艺术教育的理念上的进步。

三、改进艺术教育中问题的策略

(一)加快转变艺术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观念,注重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要在发展中注重孩子的审美感受,并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通过布置课堂环境,美化学堂来使学生有更好的对文化的理解;利用大自然对幼儿的美开拓出一片天地,要发展陶冶人的道德情操,通过音乐、绘画、舞蹈等方式,多方面发展学生的艺术细胞。教师在教育中,注重对于孩子审美的引导,能够适当减轻或减少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理论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断地发展出新的教育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实现艺术教育审美目标

审美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以从教育方法上着手,通过提升对幼儿教育专注化的理解,使得学生在艺术活动中掌握娴熟的技能与艺术知识,对艺术技能的掌握要注意任务的把握与直接目标的改善上,且还需注重幼儿艺术教育的审美育人的宗旨,提供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并培养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兴趣与自主性。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注重学生创造性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的特点,如教师在上课时,不必太过注重已有的教学内容,要开发学生对问题积极思考的能力与想象力,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丰富艺术教育内容

艺术教育的内容不能太单一,这样对学生多方位的思考与想象能力的培养上是不利的。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根据工作的适宜性与有效性,要注重把握与调整教育的方式与教学质量。比如,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具体的绘画技巧与绘画方法,更要开动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想象力。在对树的绘画上,大多数学生的绘画与实际的树干的生长规律有一定差异,甚至十分抽象,教师不必急于纠正,应该在一旁引导学生,并尊重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艺术教育组织方式的多样化

对艺术教育组织的多样化的要求是需要通过课堂、郊游、踏青等方式,不断地改善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对美的直观的欣赏能力,并培养学生在具体学习方法上的创作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教育的多样化培养方式。此外,还要关注幼儿个体的差异性,尊重其行为习惯上具体的不同,使得教师在具体教授的过程中能有更好的方法可以依照,以提高儿童对于周围环境的艺术理解能力。

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艺术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简要讲解,并在具体问题上提出了一点建议,希望能为我国的艺术教育作出一定的贡献。在社会发展的现状中,艺术教育注重的将不仅是对幼儿个体的技能的培养,而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上面。幼儿的美感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来培养,对于自然的审美与感受,将为幼儿在具体学习与感受艺术魅力的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艺术教育的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2

摘要:

中国的艺术设计类教育水平要想不断地发展,需要在教育中不断的改革创新,找到适合中国大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因此,研究中国艺术教育汇总设计类教育方面的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国艺术教育中设计类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重点探讨了设计类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策略。最后得出:只有不断地创新设计类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大学艺术教育中学到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才能让他们认清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才能给未来的艺术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未来我国的艺术水平能力更上一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关键词:

艺术教育;设计类;基础知识;实践能力

随着人们对于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艺术水平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比如各类艺术作品也开始深受人们的喜爱。大家开始不断地追求能够陶冶自己情操的艺术,比如各类油画,风景画等等。因此,不断地提升中国艺术水平至关重要。而要想提升中国的艺术水平,与高校设计类艺术教育分不开。倘若学校对于设计类艺术教育更加重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到位,那么就会培养出更多的更加专业的艺术人才,这自然为中国的艺术水平提供人才的帮助。而如果学校的教育思路和理念跟不上,艺术类学生学到的知识和自身的实践能力不够,那自然就无法设计出更加专业的作品。因此,中国艺术教育中的设计类教育必须加快改革和创新的步伐。通过改革和创新,让学生在艺术设计中学到更多的专业的知识,为学生未来的艺术之路提供有力的帮助。

1、中国艺术教育中设计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艺术教育中设计类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对实践基础形态的理解仍不到位,设计实践课堂设置不合理,艺术类理论知识和实践课程存在脱节的现象。

1.1对实践基础形态的理解仍不到位

目前很多学校只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方面的实践练习,而忽略了学生设计实践思维的培养,这就导致学生在设计作品是无法做到统筹整体的设计思路,让作品无法很好的表达。

1.2设计实践课堂设置不合理

从艺术专业课程设计的角度看,很多学校设计类专业存在实践课程在设置上无序化、碎片化的情况,这直接导致实践课堂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如何有效的设计好实践课堂对于学生有效完成设计实践意义重大。

1.3艺术类理论知识和实践课程存在脱节的现象

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是能够成为优秀设计人才的关键。而在设计类教育方面,保证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却是非常困难的。目前,很多学校艺术类理论知识和实践课程存在脱节的现象。

2、设计类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策略

基于以上中国艺术教育中设计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设计类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策略: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实践教学硬件设施的引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育;参与各类艺术展览和设计比赛;多举办艺术类专家学者的讲座。

2.1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校艺术设计类教育教学中,教师作为师资队伍中最关键的教育者,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艺术教育的水平。同时,现如今大学生都非常有个性,对于知识的学习自觉不自觉的和老师挂钩。如果认可这个老师,对于这门课的学习就特别认真。因此,学校要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让艺术类教师不但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当然,要想让学校老师达到这样的高度,学校也要努力给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定期对艺术设计类老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让老师也多进行实践活动,参与艺术设计项目等等。

2.2加强实践教学硬件设施的引进

设计类艺术教育教学中,实践环节是非常关键的,不能单单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实践才是最终的目的。所以,这就要求各类具有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校加强硬件设施的引进,强化学生实践学习。这些硬件设施除必需的实验室、设计室之外,还要有固定的与专业相吻合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使学生有条件有机会参与实题设计或独立完成实题设计。

2.3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育

校企合作也是加强学生实践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创新思路和途径。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设计作品,更多的接触实践活动,同时与社会上的艺术设计型人才进行交流,来提升自己的高度。另外,通过校企合作,极为学校解决了学生实习的问题,也给企业提供了具有活力的实习生,可谓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因此,为了更多的进行校企合作,学校相关领导,要多与教育部门进行沟通,多走进企业和企业领导进行交流,探讨更多的校企合作机会。

2.4参与各类艺术展览和设计比赛

为了让学生在设计思路和设计上有更多的创新,必须让学生多参与各类艺术展览和设计比赛活动等等。这样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学生多接触多积累,为未来的成长帮助很大。通过设计比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相互之间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加速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2.5多举办艺术类专家学者的讲座

通过请专家学者或一线设计师作学术讲座,拓宽视野熟悉市场,激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唯有如此,学生毕业后才能成为社会和企业所欢迎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艺术设计人才。

3、结语

只有不断地创新设计类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大学艺术教育中学到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才能让他们认清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才能给未来的艺术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未来我国的艺术水平能力更上一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陈美珍.多层次本土设计人才的培养——关于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6(19).

[2]郑伟.浅析三大构成课程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6(19).

[3]郑好.论数字时代下资源建设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必要性[J].艺术品鉴,2016(12).

[4]王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现状及其改善对策[J].新校园(上),2016(08).

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的缺点与对策研究(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的缺点与对策研究论文)

如何加强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逐渐提高,目光所及之处都在寻求着美的享受。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增加的同时,也对艺术类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实情况说明,企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都会要求应聘人员具备几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或者说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录用,这点是多数刚毕业的学生所不具备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由于现在的中小型企业多急功近利,不愿意花费时间培训新人,也就是说他们需要岗位上的“熟手”,在一进入公司就能上手工作,独立承担设计项目,在最快的时间内发生效力。这就形成了一边是需要有经验,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一边迫切需要职位来进行工作实践之间的矛盾。我们常听这两种声音:一是感叹学生在校学习的东西在工作中用到的不多。一是觉得还是在工作实践中能学到东西。这都说明了学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也就使得多数学生在学校学习了理论知识,模拟了大量的实践知识后,还要经历实习期和试用期的双重锻炼。

由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艺术设计教育中实践环节教学的实施与教学效果。社会需要人才的类型是多样的,“物尽其用”,“一个罗卜一个坑”。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对于教育软硬件、教学内容、实践内容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作为高等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级技能性,应用性人才正是它和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别所在。下面以五年制高职广告设计专业为例,从培养目标的定位,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学生成绩评价等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点看法。

一、制定切合实际的培养目标和任务,让教学与市场接轨。

在培养目标任务的定位上,要针对现实情况,贯彻“以就业为导向”原则,根据市场需要,生源基础,学校自身软硬件条件等制定出相应的培养目标,前提是市场中一定岗位需要的人才,自身条件能培养出来的人才,而不能盲目攀高,制定不切实际的培养目标。社会当然需要高级设计人才来引领设计文化,他们具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具备一定艺术修养,有很强的设计艺术技能,还具备组织协调及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这应该是高等艺术院校的培养目标。而从初级中学进入高职阶段学习的初中毕业学生在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特别是文化基础课方面相对来讲是比较薄弱的,其就业的目标也主要倾向于技能型行业。在广告设计行业,则需要大量人才来进行文字排版、产品包装、书籍装帧、海报设计印刷、写真喷绘等一般型广告设计的终端输出与制作,也需要很多助手级设计人员来协助创意人员完成大型广告活动的设计制作。所以说:培养能满足中小企业广告宣传设计活动中一般设计需求的广告设计人员,既有必要的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又受到良好的职业技能培训,既能运用现代化高新技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相关技术问题,又有一定创意的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应该是高职类广告设计教育的主要任务,这也正发挥了高职类艺术教育中职业技术教育的职能作用。

二、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和实际工作“零距离”。

在实践教学实施上,现在的高职院校多采用单元式分段教学,学生先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设计技能,在毕业前一年或半年到公司实习,如果在校期间实践技能课开的比较好,能真正紧密联系实际,那么在进入实习单位后通过实际接触客户,接触广告设计案例,跟踪设计过程来检验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技能,顺理成章的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相反如果在校期间的实践技能课学的不好,那么在实习期间则是真正意义上的“重新学习”。也就使得部分学生错误地感觉在实践中才能学到东西。那么我们在校期间究竟应该实践哪些课程,如何实施实践课程才能使学生在将来实际工作中感觉到学有所用呢?这就需要教育单位在教学前期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针对市场对广告宣传的要求和企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两个方面,并结合生源基础制定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实践性教学应是广告设计专业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因为,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的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把所学理论知识更加具体,更加生动在设计实践中应用出来。当然最佳的实践模式是学生进入企业了解参与设计项目,但现实是企业难以接受大量的学生,也不会花费精力和时间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转化,在市场经济和自身利益的驱动下企业本身也不会承担起这一行业责任。那么能否将实践课程直接搬进课堂,以“实战”的形式让学生对设计项目全程跟踪、全程参与。这就需要学校或专业教师以广告公司的名义对外洽谈业务,或和校外一些设计公司联合设计项目,学校以教学课题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还可以承接一些设计能力较低的广告公司的外包项目。就是说尽可能的让学生和设计实践零距离,使得校内的实践课堂和将来的工作岗位没有什么区别,学生是在工作实践而非模拟实践。对于广告设计的工作流程,让学生从接触客户、了解客户要求、到制定实施方案、文案撰写、整理数据图片、美工设计、再到提案初稿、修稿核对、定稿、直至后期输出印刷、成品加工等全程参与。因为广告设计行业的终端产品要以平面、立体或动态影象的形式呈现出来。它的后期制作输出的效果直接决定“产品”的外在形象的视觉效果。以印刷品为例,许多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上学时可以不惜代价做出漂亮的设计作品,作业也多为打印输出。可是一进入社会在真正执行设计任务时往往会被印刷搞的晕头转向,精心设计的方案却在印刷时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有的还会差别很大,严重的甚至会遭到客户的否定。这种差别主要会反映在色彩上,包括颜色模式的转换、字体及文字的叠印等。由于缺乏对印刷流程的实践,所以没出现预期效果,这跟印刷的材料、印刷方法、油墨设置的厚薄都会有关。那么在学生开设印刷设计课时可以首先帮助学生了解印刷流程,有条件的直接组织学生进入印刷厂做学徒,请有经验的印刷工人或专业老师指导实践,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印刷工艺流程,图象输出原理,再回到课堂中有老师引导学习印前知识,从而实现和印刷工艺实践的连接。这就会使得学生不仅在电脑中能做出漂亮的作品,还能在输出后的到满意的结果,实践的重要意义得以充分体现。

在初期专向实践课中的设计项目可由老师为主导,教师作为项目承担人,学生处在协助、观察、学习的位置。此时的老师不仅仅是把项目做得好,还要以“活案例”的形式紧随设计过程分段式把自己的设计经验阐述给学生,定时总结设计案的成败得失。有些被否定的提案若能经过老师的分析总结也会成为一种好的教材,首先该提案可以告诉学生问题是出在定位上、还是内容表达、画面美感、成本等让客户难以接受。也能引导学跳出设计框框,转换角度,提高批判思维能力等。在带领学生亲身经历了几个设计项目后,教师的角色可以逐渐转变,由学生尝试承担设计,学生可以是个体参与或分组参与,采用竞标方案的形式。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这都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所必须具备的素养。教师在此过程中可由引导学生确定设计方向,帮助学生分析揣摩客户要求,到逐渐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设计,仅给学生提建议,对学生的设计案进行评估等。就是逐渐过度到学生为主导,老师起辅助作用,仅在设计经验、市场需要、印前知识、成本等方面给学生以提示。在给客户送交方案时,可让学生分别从创意到制作到方案的应用等方面阐述推荐自己的方案,将他们的设计接受市场的检验,这就使的学生从一开始就按照企业、市场的要求来做设计,而非“随心所欲”的做纯表现的设计。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直接或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承担实际工作,这也正是许多用人单位所希望的。

当然,这样的实践教学方式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和设计技能,此阶段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利用设计技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如果结合的好的话,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设计思维,从而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创造能力。通过实践,使学生更加专业,更熟悉市场。

三、构建科学评价标准,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步提高。

对于艺术学科学生实践性环节成绩的评价标准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其最大的特点是评价标准的非客观性。主观的成分使教学评价使行家看起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说在这样一个商品化社会里应该用市场来检测,让客户来评价,但也经常会有设计师经过精心创意,从设计定位、到视觉审美、功能等角度构思出来的方案也会遭到客户的否定或经过客户密切参与修改后而变的面目全非。当然这也是少数的个案,但也说明在艺术设计学科学生成绩的评价上,应该从为学生将来的发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方面灵活的的制定评价标准。

首先在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这点在广告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可看出,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学科理论知识,只有在这个层面上打下良好的基石,才有可能在将来的专业上走的更远,在更高层次的岗位上工作,这就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学科理论知识可以确定为大基础知识,不仅仅是设计理论知识,还包括文化理论知识,这在低年级阶段可以增加选修课的开设,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应加强对学生选修课的要求,成绩考核上,可以通过设定小课题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调研、收集资料、结合实际等总结出结论,这样就能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课本知识来应付考试,培养知识运用的能力。对于一些专业必修科目更要对学生开展综合考察,重点突出在知识的运用上。

其次,在专业技能表达方面。眼高手低,和眼低手高,二者就是说明创意和技能的关系,有了好的想法,却很难有专业技能表达出来,这和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抵触的,高技能性是高职学生的特点所在,专业表达能力高低更是衡量艺术设计学科学生成绩的重要尺度。这点在学生完成作业和教学实践上就能充分的体现出来。可以由教师设计课题,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主要包括用手工还是用电脑、用绘画还是用剪裁、用何种材料等),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要达到一定的效果,以此来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在这一类型作业评价中可以侧重于技术层面,手工制作能力、电脑软件使用熟练程度、运用材料的技术等。另外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则应把评价标准重点放在强调专业技能表达的针对性上,和满足实践需要的表达效率上。

另外,应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设计竞赛、设计征集活动,对于入围、获奖的学生,可以在学年成绩或毕业成绩中体现出来。这也是学生在为提前了解社会,接触市场探路。对于他们走上社会,进入设计领域也会产生一定的自信。

艺术教育的类型很多,各级各类的学校培养着各种层次类型的学生,分别适应着不同要求的岗位,“胜任”着不同层次的工作。大材不必小用,小材也难以大用。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职业技术教育功能,在加强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突出理论与实践的连接,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应该是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的方向。

高职院校艺术考察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艺术考察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论文摘要:现今艺术院校开设的课程中,艺术考察课早已作为必修课被重视。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进行艺术考察或艺术写生,无疑是搜集创作素材、体验艺术生活的最佳手段。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使高职院校的艺术考察课更具特色和意义,值得我们思考。

论文关键词:艺术考察课 实践性 可操作性 创新

不身临其境也就无法真实感受。在传统的艺术教学中,我们只能通过临 摹 的手段达到学习与借鉴的目的。今天,当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数码技术的便利去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校的大学生已经越来越不愿意走出去了。探寻其原因不难发现,除了学生对网络、数码科技的依赖之外,还存在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艺术考察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问题。当代的教育改革创新是以实现专业教学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改革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相适应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而当代的高等职业教育更以突出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相结合为培养目标。

一、艺术考察课的实践性

艺术考察的目的是通过考察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学校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近生活,贴近自然,从中汲取创作素材,激发设计灵感,鼓励学生在考察中多听、多记、多想、多动手。因此,在艺术考察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成为这门课程教学的重要特点。艺术考察课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艺术考察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考察实践活动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应设计符合本专业特点的考察目标与教学计划,使考察课具有更强的操作性。这样做的优点在于,有准备的教学活动与有计划的教学过程相结合获得最有效的考察结论。在考察的实践环节中,指导艺术考察课的专业教师应是配角,活动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把所学专业与要考察的对象联系起来,让艺术考察课体现出实践性的特点。

1.系统地规划艺术考察课实践性教学体系,加强考察过程的分析和研究环节并进行综合性实践。通过对考察课题的设计,增强实践操作,更新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探索更多的科学艺术考察课教学方法。在考察的过程中突出考察课程的主题性在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以考察报告作为实践结论的方式,搜集资源、获取考察内容以体现课程的目标与要求。

2.以多元化、多样性的考察课题,体现考察课程的过程性与开放性。采取教师与学生针对不同的课题、共享资源进行考察课题的讨论、评析、构思、设计和总结,完成既统一又相对独立的教学方式,来加强考察课题教学环节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3.借鉴其他院校的考察课教学方法,尤其在课程理念、教学、内容、考察报告方面吸收其他院校中合理而具有创造力的因素。鼓励学生在考察中积极思考,敏锐观察生活及身边事物,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予以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艺术感知能力,通过观察、感知、归纳、实践和联想等方式循序渐进地认知自然事物的过程, 强调学生对考察课程过程的体验,强调设计草图的实践,要有多种设计方案备选,经常性地进行师生的教学互动。

授课教师设定考察的目标、具体计划,考察的任务、路线,并与学生讨论实施方案的思路。在讨论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开启个性思维,把这些想法最终通过他们最熟悉的.表现形式(如速写、摄影、DV录影、文字等)表达出来,展示在他们的考察报告中。思维被打开的一刻便是考察的开始,这个过程在考察的实践中加以扩展,在考察的最后阶段得到升华,到学生作品出来的一刻得到结晶。

二、艺术考察课的可操作性

当下各类艺术高校大都开设了艺术考察课,但考察课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让人提出一些疑问,存在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各类专业方向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情况。课程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课程理论的指导与缺乏课程设计的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有失偏颇,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实施中存在重技术、轻创造力培养的倾向,等等。

1.教学基地的建设。为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生建立稳定的艺术考察课教学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以往艺术考察课教学的对比,笔者认为,艺术考察课教学基地的建设,应能满足学生写生与实践的基本需要,这种基本需要包括写生环境与人身安全。

2.对考察基地的文化了解。依据立足生活、研究自然的原则,考察基地为学生提供自然地表现客观现实的空间。因此,学生有必要对确定的考察基地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出书面的材料以备考察中使用。如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将专业考察、社会实践与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对中国革命发展道路和历史进程的考察,增强了学生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为了保持实践教学的稳定性与持续性,该院与相关地方和部门联合组建了“湖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并在湖北省的红安、麻城、洪湖等地建立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使基地成为师生稳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基地建设水平和质量。

3.考察线路的安排。目前,大部分艺术院校都有相对固定的艺术考察课线路和艺术考察课教学基地。如四川的洛带古镇,安徽的宏村、西递村,云南的丽江古城、西双版纳等地,这些地方在不同的季节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师生进行写生或考察,而考察线路也大都集中在西部与南部地区。

艺术考察教学基地的建设、考察基地的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和艺术考察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可操作性,是艺术考察课教学运行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三、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校的艺术考察课的教学已日臻成熟,但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考察课教学中仍存在教学与学生多方面的问题。如学生对待此门课程的学习态度、课程考试制度、学生的学习方法,等等。经过艺术考察实践后,学生递交考察报告作为考察课的总结。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种形式是他们最愿意接受,也是最容易完成的考试方式。但一些学生利用网络下载相关资料或文章拼凑考察报告,更有学生直接从网上原文下载,打印出来的考察报告其网址还在上面。

学生应利用考察中获得的资源,图片、影像、速写、文字等资料,在考察课结束前的一周,利用回校后的时间经过整理、修改、制作,完成自己的这份考察报告。最后,院系根据参与此次课程的学生数量组织一定规模的主题性考察展览,展出优秀的学生作品,通过宣传使本院的师生、兄弟院校的师生、不同专业的学生参观展览,通过考察学生形式多样的作品与报告,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在课程设置和管理中,还应确定艺术考察课成绩的评判标准。艺术考察课应由专业教师带队,依据学生在艺术考察前期的准备、考察过程的实践情况、考察结束后的考察报告,综合评定后给出学生的考核成绩。在艺术考察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将以往的理论课程与实践的相关课题进行整合,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艺术考察课程有机结合。而学生也应通过考察实践将其学习行为自觉地与本专业相关领域进行结合,提高艺术创新能力。

四、艺术考察课的创新

艺术考察课的创新是以实现高等职业院校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为目标,充分发挥各方向专业课的学习特点,并与艺术考察课紧密结合,探索有效的产学结合运行机制,为学生打开设计思路、开启创造性思维提供手段和条件。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校外学习的适应性。我们必须清楚,艺术考察课的目的是巩固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视野,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展览,并以此为契机,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研讨,鼓励学生发表相关的一系列论文或其他作品。有计划地组织实地考察,到博物馆、美术馆、名胜古迹去观看美术作品,以增强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如现代图形、图案设计是综合美学、心理学与现代构成学多学科的专业课程,较之传统设计课程无论是图案的表现手段还是表现领域都有极大的丰富,成为现代设计观念与设计思维训练的设计基础教学课程。艺术考察课的创新将起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创新艺术考察课的模式,建立起与高等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此外,考察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工作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数周的考察课学习,使学生在与自然、现实生活的接触中,感受艺术生活的真实,体会绘画艺术或设计艺术的无穷乐趣。只有这种亲身的接触才能唤起学生的艺术思维,使他们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真正涵义!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如何改进艺术设计教学

在当今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向多元化、大众化方向发展,如今,高职院校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艺术设计专业又是最多院校开设的专业科目,有1000多所院校开设了此专业,它已成为高等教育中举足轻重的学科。而设计专业又有普通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民办院校等几大类型的艺术类学生。大量的毕业生如雨后春笋般涌入市场,许多学生又必须在单位实习一到两年后才能真正成为公司的设计骨干。然而,学院教育和公司的人才需求形成一条鸿沟,部分学生也认为学院教育没有实质作用,不能适应社会,因此也给当代的设计教育提出新的挑战。怎么消除这个鸿沟,让学生一毕业就马上适应市场,也是当前艺术设计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当前,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如何定位,学院教育怎么适应市场,如何培养比较实用的人才,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职业院校应加强对市场的了解,市场调研结果决定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既要区别本科的学科教育,又要区别2~3个月短期的职业培训学校的教育。前者是重设计观念和学术研究的一种学科教育,后者是一种纯软件操作培训。可以明确地说,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是间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教育,其培养目标是:(1)对设计、工艺制作、设计后期处理特别了解的人;(2)软件执行能力较强的人;(3)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的人。笔者认为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尽快适应市场,提高实践能力,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才能真正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

一、重视基础教育和设计课程的联系

第一学年中,很多艺术院校的设计素描基础教学以大量的石膏、人体为主,学生基本功得到了提高,但是缺少和后面设计课程的联系,没有起到基础课程的实质作用。目前,职业院校高职艺术设计的学生大部分由艺术生、三校生和普高生构成,专业基础参差不齐,素描基本功很难与专业院校的艺术类学生相比。那么职业教育就应该思考如何适应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怎样发挥职业教学的特点,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就可以多加强手绘能力的培养,基础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画设计草图。在基础教学中,让学生多画草图和插画,在工具、材料、技法上多加研究,因为插画在平面设计里面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平面设计中需要一些手绘的插画或符号,在基础教学中就应该多引导,也为后面的设计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摆脱传统的基础教学模式。另外,三大构成课也是设计课程比较重要的基础课,在平面构成中,教学就应该多练习文字排版和点、线、面的构成练习和平面设计的内容相结合。此外,立体构成中也不要脱离后面的设计课程,可以和包装设计相结合,如做一些月饼盒、酒盒等内容,同时也可以做一些建筑模型。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达到学以致用,为后面的设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临摹课程,提高眼界

中国画的学习、创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师古人”(学习传统)、“师造化”(写生)、师心源(个性创造)。“师古人”就是临摹,在其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那么艺术设计专业临摹有什么作用呢?其一,体会设计者的设计思维过程。其二,熟悉软件的操作能力,把握一些电脑特殊效果的处理。其三,记住一些较优秀的设计符号和设计版式,学会一些商业设计的处理手法。我相信临摹多了,学生的设计水平和眼界自然也就提高了。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职业学院的学生培养目标是以技能为主,创造为辅,过分强调创造性和个性只会成为不切实际的口号。学生通过临摹可以开拓眼界,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学生临摹的作品以商业设计和单页为主,现在市场上的一些楼市、地产的商业设计做得非常精美,也值得学生学习和临摹,从而提高学生的眼界。在当今,对学生来说能辨别“什么是好的作品”变得尤为重要,最怕的就是毕业后学生连好坏都不分,缺乏设计眼光。目前,部分毕业生心高气傲,无法正确定位自己,因此在教育和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变得尤为关键。

三、学院创建实训工作室,加强校企结合

实训工作室解决了学生的实践问题和教师的科研问题,同时也可以对外技术服务,属于学院的校办企业。工作室以写真和印刷为主要经营范围,管理者由实训教师和专业工作人员担任,学生干部参与管理,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直接了解印刷和制作过程。同时,学生也可以直接将自己的作业制作成成品,这叫做“立足自身,开拓教学”。此外,学校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相关企业建立可供学生参观实习的场所,现场的一些老总和资深设计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同时具有许多老师所没有的实践经验,学校可以聘他们为外聘教师和专家,给学生以专业的引导。这样,采取校内外结合的方针,学生的动手能力才可以得到加强。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俗话说“师高弟子强”,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职业学院艺术专业应该从两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本校教师的进修学习和到企业现场挂职锻炼。如指定相关老师到国内外优秀的设计学院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及时调整培养计划。也可以派相关教师到国内一些比较优秀的培训机构学习软件的实际运用,让老师成为软件能手,方便以后教学的运用。此外,每一位教师必须轮流到企业“打工”,获取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另一方面,聘请现场经验丰富的行业能手作为专家到学院兼课或搞讲座。一些印刷厂、公司的设计师或者制作师傅都可以给学生传授丰富的经验,因为我们学生的将来有可能就是现在的他们。

综上所述,只有真正做到了以上几点,学生在市场竞争中才会立于不败之地,学生通过教学实践就可以了解社会,了解市场,运用艺术的创新思维,服务于社会,这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职业技术教育艺术设计进行认真思考和探索,让职业技术教育在真正意义上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优势。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培养出符合行业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我们应当结合中国的设计教育特点,学习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走出中国设计职业教育的特色之路,培养更多的能和市场结合的应用型人才。

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的整合

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的整合

论文关键词:高职三大构成整合

论文摘要: 三大构成作为高职院校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着积极作用,但是课程设置相对出现了滞后性,本文从课程时间、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方面提出了三大构成课程整合的措施。

三大构成体系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平面构成是在二维空间里把形态、肌理等基本要素按照一定的原理进行分解、排列和组合,从而获得全新的视觉形象;色彩构成是利用多个色彩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法则重新搭配和塑造新的色彩形象;立体构成是用各种将基本构成要素如点、线、面、体、色彩和空间等方面按照一定的原则重组成新立体形象。这三门课程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课程依存关系。

一、三大构成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的意义

三大构成体系起源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对世界现代设计产生了深渊影响。它开设了以图形、色彩和材料研究为主的三门课程,也就是今天三大构成的雏形,开设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虽然三大构成经过了将近一百年的发展,但是仍然坚持着包豪斯的设计宗旨。三大构成作为设计教学基础课程体系,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理性思维和发掘学生创造潜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作为基础课程,要求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修养,为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并且它的知识具有深度和较广的辐射面,与多个设计领域有着紧密关系,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设计等,因此通过培养发散思维,拓宽专业方向。此外,三大构成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鉴赏能力和动手能力,达到眼、手、心的高度统一。随着人们对现代设计的享受度不断提升,对现代设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三大构成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不可或缺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二、高职院校三大构成课程设置的不足

由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的开设缺乏一定的经验,主要还是模仿本科艺术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因此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不足性问题。

1.脱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职能

2006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要及时跟踪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可见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服务对象应该是设计市场和社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能胜任设计市场所需,具备独创设计思维和现代设计能力的高素质、高技术设计型人才,因此三大构成课程也必须是为市场服务的,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做出及时调整,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时而变。但是从高职院校开设三大构成课程情况看,开设的针对性不明确。另外艺术设计专业里的方向较多,有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环境设计等,不同的专业方向有各自的专业定位和特点的,但是三大构成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表现出来的却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雷同,甚至课时量也是雷同的,放到任何一个专业方向里开设都是“放诸四海皆准”,更别说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到底它的开设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之间应该如何接轨,高职院校考虑得明显不够深入。

2.教学内容偏重理论

由于高职院校三大构成课程的设置主要还是沿用本科院校的模式,本科院校一直都提出“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思想,自然对学生的专业基础培养要求甚为严格,在三大构成的教学内容设置上也比较注重基础性理论,教学内容没有太大的改革,因此高职院校在模仿本科院校时就容易不假思索地全盘照搬,以传统的理论内容教学为主,很少有理论知识的延伸,即使学生同样做大量训练作业,但是内容的设置上就没有和专业特色挂钩,使得学生的实践操作的目的性不清晰,意义不明确,许多学生表现出对作业的完成是为了应付,因此对培养创新能力和设计发散思维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学生学完课程后仍然对知识一知半解,更无法把三大构成间的各知识点进行串联发展,甚至不知道如何运用到专业领域,这种教学偏差比较普遍。

3.课程开设时间过于分散

三大构成课程按照传统模式,一般在大一大二期间单独安排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对于本科艺术院校来说这样安排还是合理的,毕竟本科是四年制,有利于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但是搬到高职院校使用的话,就显得跨度过大,三年制的高职教育在校学习时间本来就短,其中至少有半年时间外出,等三大构成课程上完了,学生都差不多要毕业了,知识还没来得及在短时间内消化和综合运用,又说要上岗工作了,至于剩下的专业课程更是被走马观花式地学习,导致学生无法将各门课程的知识进行重组内化,学习效果不佳。实际上毕业生进入就业岗位后,就业单位对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多有不满,认为他们对知识理解不透,更别说要他们把知识用到设计当中了。

4.教学手段缺乏创新

三大构成课程一直使用较多的是传统教学手段,任课老师先按照课程安排讲解理论知识点,然后演示技法和布置作业内容,学生就根据要求完成操作训练若干份,一般是以手绘训练为主。虽然多媒体教学的介入已经丰富了师生的视觉感知,但是课堂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完成训练,然而学生入学前基本是没有功底的,因此完成作业的质量也不高。这种强调单一主体性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学生更渴望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自身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挖掘者。尤其高职院校学生清楚知道在高职学习的目的是要学到实在的专业技能以便上岗就业,倘若无法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无法让他们明确学习三大构成的重要性,他们很快就会对这类课程失去兴趣,转而急于求成学习其他专业知识。

因此在当前设计市场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高职院校应考虑三大构成基础课如何紧密跟随时代步伐,走有高职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道路,这样才能让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可持续发展。如何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构成理论的同时,又能使其有效地运用到设计领域,是老师要认真思索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三大构成课程的整合措施

由于三大构成是因设计的需要而衍生出来的,因此三大构成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以设计领域为主线,围绕着如何进行设计运用而展开。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构成的基本法则进行创作和设计,探索出更多的设计组合样式,但无论变出多少样式,有一样是不变的,即不脱离实际,时刻与生活中的设计紧密相连,因此,有必要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门课程重组成一门课程,让它和专业特色衔接一块,和时代需要接轨,充分突出课程的传承性。

1.整合课程时间,加强课程连贯性

虽然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可以独立成体,但是三 门课程的部分内容是相互融合的,如果把三门课程分开单独上的话,并穿插到各个学期,既浪费课时,学生学习起来也被搞得糊里糊涂,无法理清各门知识的关系,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合理整合课程开设的时间,将三门课程压缩到大一下学期同步完成,既有大一上学期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基础的铺垫,又能承接大二的专业核心课程,以此加强课程连贯性。将三门课程合成一门《三大构成基础》,课时量适当压缩一点,并平均分摊到整个学期,让学生有时间消化知识,设定理论和训练的比例为1:2,保证学生有更多的训练和创作的时间。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把三门课程合成一门,会不会又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呢?许多知识被浓缩了,就无法体现三大构成的课程特质了?这些疑问是必然的,为了解决这些整合课时产生的问题,有必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进行整合,保存经典实用的,去除重复过时的,才是真正地体现高职的高效率、高技能的培养特色。

2.整合教学内容,凸显课程关联性

三大构成的教学内容涵盖面很广,有平面和立体之分,有关于造型的、装饰的、色彩的、等,如何合理取舍内容,则需要老师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课改能力。另外,老师必须具备前 瞻 性和较高的业务能力,能直接到设计类企业进行调研工作,了解企业所需设计人才的类型和规格,有针对性地把企业对人才需求中重要的能力培养落实到三大构成课程中。由于不同的专业方向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不同的设计企业也对人才规格有不同要求,例如广告设计专业侧重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图形创意和设计能力,因此在课程整合时就应把重点放到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整合;又如动漫设计专业侧重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造型能力和空间能力,因此就应把重点放到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整合中。

将三大构成整合成一门《三大构成基础》课后可以分两阶段进行教学,第一阶段是基础理论教学部分,先单独讲授平构、色构和立构的经典实用内容,例如平构中的点线面的形态变化以及重复构成、渐变构成等常用法则;色构中的色彩三属性和色彩等;立构中的材料运用和形式法则等,实训则以单项训练为主。第二阶段为两两课程融合教学,任课老师结合大量生活中的'设计例子来深入分析每两门构成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尤其要结合专业方向有的放矢地分重点讲解,不能泛泛而谈,例如针对广告设计专业来说,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在平面广告中的综合运用尤为重要。总之不同的专业方向特色,都应该通过三大构成内容的结合体现出来。老师就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相关的专项训练作业。

3.整合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三大构成的教学方法要体现多样性和灵活性。传统教学方法是老师讲授理论,演示技法,再由学生完成常规训练作业,形式单一,学习动机未被启动,如果在教学中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则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任务驱动要求学生在老师帮助下,对发放的任务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和解决,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学会建构知识。例如进行理论授课时,老师可以布置下堂课的理论知识作为任务,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内容利用教材或者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并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在课堂分享。另外老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引导学生学习,纯手工制作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应结合电脑制作的手段填补手工制作的不足,既提高了制作的速度和数量,又可以完成一些现实中不能实现的设计构思。为了节省制作时间,更好地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还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摄影技术从生活中寻找美的题材,例如某些立体构成作业就很适合用摄影手段完成了。此外,老师应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掘新材料,让学生养成探索新材料的爱好,进而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激发创新意识。若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则能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整合教学评价,体现成效全面性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以课程结束后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分,但是这种方式只重结果,对于那些学习认真,但水平和能力有限的学生而言,他们努力的过程容易被忽视,分数成了全面评定他们的绊脚石。因此提倡老师建立文件夹式的学生“成长记录袋”,内含学生每一次的作业,纵向观察他们成长的过程和进步的大小,横向观察每个同学之间的水平差距。其次通过校内办学生作品展,让其他师生进行客观公平地评价,提升学生学习成就感。其中作品展不应只有作品,还可以通过DV、相机摄录或拍摄学习制作的过程,展示他们的设计构思笔记等方式从多角度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还可以通过师生座谈交流教和学的效果及反思,结合问卷形式就更能客观全面地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了。

结语

三大构成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是连接专业基础和专业特色的桥梁,因此巩固桥梁的基石很重要,让学生更顺利地通往设计的职业岗位,必须对三大构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始终如一地和高职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任冠楠,浅谈三大构成课的改革[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7.

[2]姜佳薇,三大构成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如何改革和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8.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高职院校专业咨询

1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心理倾向的表现~~~有什么看法说说~~

1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心理倾向的表现

1.1 对基础课程开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基础课程包括素描、色彩、图案设计(又称工艺美术设计)、速写、风景写生等。普通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开设的时间一般是三到四个学期,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开设的时间一般是二到三个学期。两者在内容设置和时间设置上是不同的。对于“你是否认为应该开设基础课程”的回答:6.1%认为应开设基础课程;5.1%认为不应开设基础课程,应直接学习专业课程。其中选择应该的人当中有90.4% 的人认为基础课程是该专业的重要课程;1.1%的人认为学校是这样安排的我们就这样学;3.5%的人认为是为以后的就业多一份机会;4.7%的人认为自己对这门课感兴趣。在选择不应该的人当中有37%的人认为自己以前没学过,不易上手;7.4%的人认为是在浪费时间;18.5%的人是因为不感兴趣。在基础课程开设的时间这个问题上,有多达37.4%的人选择开设二个学期;17.4%的选择三个学期,而只有15.3%选择四个学期。

由此可见,虽然有部分学生能认识到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但大部分学生对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笔者认为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学生学习有急于求成,无功不做之势。从心理角度上看,青年初期的学生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知识都抱有极大的兴趣。但由于理论水平、知识经验的限制,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特别容易把错误消极的东西接受下来。受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学生对艺术设计领域的认识首先是设计带来的金钱效益,根本没有认识其内涵。

(2) 对学习迁移的认识不足。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并且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新的学习结果还可能会对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影响,心理学把这样的一些关系、影响称之为迁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没有认识到专业课程的内容安排和学习需要什么样的课程来支撑,所以不知道基础课程会对专业课程产生重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就好比是房子与地基的关系,只有打好了地基,房子才能一层一层的往上盖。

(3) 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计划不具针对性。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制定都倾向与绘画专业靠近。在教学安排上都是抄袭和拷贝本科院校的模式,完全不具有高职艺术设计的专业特色。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具针对性,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基础课的兴趣下降。

1.2 重实践,轻理论

高职教育是培养专业技能的高级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课程设置实践性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适应性广。但这并不是指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忽略专业的理论教育而把重点放在实践课程上。

问卷调查中,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中,你认为理论课程”的回答,41.5%的人选择重要;51.8的人选择一般;4.6%的人认为不重要;更有甚者的是2.1%选择可有可无; 在“你认为你所在的学校,不应开设的课程”这一选项中,学生的选择一致指向理论课程,特别是史论; 对于“你最喜欢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回答,现代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等史论课的比例仅占15.4%、1.4%。

虽然大部学生认识到理论课程的重要性,但在理论课程中逃课、打瞌睡、看小说、谈天说地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笔者认为影响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 学生对理论课缺乏兴趣,认识不足。兴趣是人们追求事物的最大潜动力。学生一旦丧失对理论课的兴趣,学习毫无目的、方向、结果可言。

(2) 教师授课处于“任务式”状态。学生对理论课的认识以及兴趣的提升都取决于教师对理论课的授课方式和态度。在某些教师心里理论课的模式是:从头到尾“照本宣科” 、“唾液横飞”,下课铃声一响就卷课本走人。没有师生互动,没有教与学的穿插。

(3) 学校本身对理论课程的轻视。学校对理论课程的轻视不是意味着完全取消理论课程的设置。而是体现在:课时安排较短;应当开设必修课的转为选修课;不能提供相应的教学设施和资源等等。

作者: 211.142.84.* 2005-7-18 18:42 回复此发言

--------------------------------------------------------------------------------

2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心理倾向的表现~~~有什么看法说说~~

1.3 对就业素质认识不足

就业是高职学校的发展瓶颈。就业问题解决好,就业形势好,高职教育的发展理当顺利。学生作为高职教育模式下的“产品”,其“产品”的“质量”决定着高职教育的走向。学生的就业直接与学生的就业素质关联,就业素质的形成归属于培养目标。调查显示,学生对就业素质内容是什么,甚至对就业素质这一概念都很茫然。对于“作为一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你认为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的回答,81%的学生不约而同的把重点放在“独特的构思创意”上,相比之下,“手绘能力”“对各种设计软件的熟练操作”和“较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2%、29.2%、20.5%。

在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规定:“学生在毕业前应具备的就业素质结构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表现为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能力结构表现为社会能力;专业素质表现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i]而很多的学生将就业素质单纯的理解为具备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与高职培养学生“零距离就业”的目标会相距甚远。笔者认为造成学生对就业素质认识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学校主动性不够,学生被动性太大,了解甚少;学校以培养目标指导制定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学校忽略了作为教学的另一个主体——学生,片面地认为教学计划只是教师和学校应贯彻执行的。而学生在这一方面也表现得麻木,懒得去知晓和了解。“机械” 、“单一” 、“简单”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知识的模式。这样的状况会直接导致: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不能集中精力学习;适应困难;自我评价失调;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就业心理困惑;心理承受能力弱等。

1.4 盲目地选择专业方向

在高职艺术设计的专业方向设置中有环境艺术、平面广告、影视动画等等,在这其中环艺又可细分为园林景观、室内设计等等;平面广告可分为CI设计、网页设计等等。调查显示,在“你选择艺术设计专业最大的理由是什么”中,67.1%的选择是因为热爱艺术设计;23.6%的人认为可相对容易的获得工作; 3.1%的人是因为家里要求的;在“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如果分方向你的选择会依据什么”一选题中,41%的人依据当今社会人才的需求;56.4%的人依据个人的爱好.;0.5%的人选择依据同学好友的影响;2.1%的人依据父母的决定。

以上数据显示,虽然多数学生在面对专业方向的选择上相对的考虑了一些因素但总的来说,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形成这一状况主要在于学生个人原因:道听途说,缺乏主见,盲目追求。作为处在青年初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来的缺乏个人主见,看待事物仅仅就其表面,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

2 培养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正确的学习心理倾向的对策

2.1 培养学生对基础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构成上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对基础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1) 作为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学习心向和定势。心向在心理学里是一种心理准备,定势是在心理准备上的一种对以后的学习具有定向作用的状态。学生具体分析专业课程的课程支撑,懂得一种课程学习准备,自然而然会激发对基础课的兴趣。

(2)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学生本身对该课程的兴趣外,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和教师在基础课程上精心准备,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完善;是否会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作业布置上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在专业技能上的能力和专业素质上的修养。

(3) 改革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体现高职艺术设计的专业特色。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基础课程的素描教学内容以设计素描为主,并不是我们平常称之为的结构素描。设计素描不仅仅局限于对结构形态造型这个单一的领域,而是从基础上来确定造型训练的是设计规范性与设计规定性。设计素描的造型训练注重“从具体的客体再现到独具生命的‘新形’创造;从自然物象的透视、解剖到超越自然的实际的构成;从素描基础的严格训练到个人(综合)情感的投入;从画面绎动关系的分析到图形结构的生命合理……,而这些都是目前所谓‘绘画素描’教育所无能为力的”[2]。所以融入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是体现专业特色,激发学生兴趣,是加强与专业课程联系的有效途径。

作者: 211.142.84.* 2005-7-18 18:42 回复此发言

--------------------------------------------------------------------------------

3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心理倾向的表现~~~有什么看法说说~~

2.2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关系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系:

(1) 学生应加强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意识到理论课程的重要性。艺术设计教育真正的目的是用技艺力量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现在的社会不乏懂技能的设计者,不乏懂 “PHOTOSHOP” 、“3D” 、“FLASH”的电脑玩家,这些充其量只是“工匠”,真正缺乏的是具有创新设计思维、浓厚专业修养以及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素质人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具备了理论知识,才可能用设计来表达人文思想,体现人文精神,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2) 教学创新是激活理论课的重要途径。加强引导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读透教材和教学资料的情况下,抛开讲授法的统治权,调整课程的讲授过程和节奏。同时对于刚进入学校的学生,因为他们对所学课程的作用和课程前后的关联认识不够,教师应有意识地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强调基础教学理论课程的预备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诱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创新需要教师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形成教学互动,使得学生在吸收理论知识的同时,摆脱了“麻木化”“理论化”“机械化”。

(3) 学校保障理论课程的“必需”和“够用”。对于学校,课程设置要保障理论课程的“必需”和“够用”。不能一味地加强实践训练课程的时间,削弱理论课程的重要性。理论课程的“必需”和“够用”不仅加强学生在专业修养上的完善,提高专业素质,而且还兼顾到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的学生不满足当前的学历现状,“升本”甚至“考研”已成为他们的目标,这样“必需”和“够用”就为他们提供后进的动力。

2.3 培养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认识

学生的就业素质直接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连,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培养高级应用型和工艺型人才。1996年全国职业教育会议提出: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优先满足第一线和农村地区对高等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培养目标既是高职学校的办学宗旨,又是学生就业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作为学校,培养目标的科学化和有效化是对学生的负责,对于学生,培养目标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目标。他们仅要求在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下完成学业,重要的是要在就业素质形成内容的指导下针对性的加以完善自我,以备进入社会适应相应的满足。

作为教师和学校应及时召开专业座谈会和就业指导,明示艺术设计的就业素质。教师正当引导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水平,对号入座,完善学生的各种素质结构,纠正学生对就业素质的错误理解。

2.4 根据自身的尺度选择专业方向

学生专业方向选择的盲目性,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和学校专业品牌的打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避免学生盲目地选择专业方向:

(1) 兴趣为导向,以自身为尺度,以市场为标准。在心理学里,兴趣是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事物并与肯定情绪想联系的个性倾向。人的兴趣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兴趣对于人们的认识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浓厚的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所以在专业方向的选择上,兴趣是第一因素。作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多处于青少年期。在这一时期的学生求知欲旺盛,面对自然和社会都报着极大的兴趣和好奇。由于自身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缺乏,喜欢赶潮流,追时髦,常常喜欢离开现实的条件去追求自己达不到的理想。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条件的制约,每个人的能力水平都不一样,在专业方向的选择上也是不一样的。俗话说“多大的脚,穿多多大的鞋”,在专业方向选择上,学生应把握好自身的尺度。

市场是高职院校与学生联系的枢纽,特别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所面对的是对社会的设计服务。其学校的培养方向,教师的教学取向都带有明显的市场性。处于市场竞争机制下的设计服务工作是复杂的、繁琐的,同时又是诱人的。面对市场的设计热,吸引了众多学生的选择,所以在专业方向选择上,市场的形势标准是第三位因素。

(2) 召开专业咨询座谈会,学校与学生相互沟通

在专业方向选择是,学校都应该召开专业咨询座谈会。到会的一般为各专业的骨干教师和社会行内人士,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但在咨询时,教师应注意谈话的语言,避免出现诱导和说教,应保持在客观的评价专业前景,课程内容和能力支撑上,不要过多的褒贬,以免良莠不齐。

总的来说,高职艺术设计的学生的学习心理除了以上几点外还有学生的价值取向,学习的目的性,处理理论与技能等等方面。作为新生的高职教育,特别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有时候学生呈现出来的学习心理即是对艺术设计教育的一种反思,也是对艺术设计教育的警鸣。教师和学校主体应针对具体情况调整教学体系,加强教育督导,适时引导学生的学习趋向,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者: 211.142.84.* 2005-7-18 18:42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心理倾向的表现~~~有什么看法说说~

信达IT培训教学方式:

教师全部为多年经验,在岗位上有一定成就的人,绝不会误人子弟.

本部教学较为严格,周一至周六每天上课时间为3小时,10小时专人专机,学习离机时间超过一小时,将给予批评警告.上课时间之外按指定完成练习及作业,每周任课教师对学员学习进展进行评测并记入该学员档案.教师需对学员学习情况进行负责

有良好实践环境,采用"学习+实践"的教学模式.

由于教学内容完全贴近实际,教学方式也极为科学, 可以将学生的接受能力提高到最大.

信达IT提供给学员的服务有:终身免费上机,终身免费试听,终身免费图书借阅,永久性的技术支持!

信达IT教的东西都是偏重商业化的东西,目的是让学员能直接胜任相关的工作。

我们的培训的课程有

★平面设计 (phtoshop+corelDRAW+PageMaker)

★网页设计 (Flash+Dreamweaver+Fireworks)

★园林景观建筑设计 (Photoshop+GorelDraw+AutoCAD+3DMAX+Lightscape)

★影视动画 (photoshop+AfterEffects+primiere+3DMAX)

★MAYA游戏工程师 (MAYA)

★★景观动画本班完全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进行实例的设计和编排,因此不是单独地讲解一个软件,而是为了最终效果,根据实际工作经验选择对应的软件和插件进行学习,目的是效果和效率,因为作者专门从事建筑动画的制作工作,所以积累了大量的实际经验,这些都从书中的实例进行了体现。对于新技术的应用,本书完全采用最新的 3ds max,学习了新版的VRay高级渲染器、Character Studio角色动画、reactor动力学等,另外实例还涉及了很多相应的插件和软件,包括AutoCAD建模、RPC全息模型库、Photoshop 绘制高精度地面贴图、SpeedTree和Forest森林风暴制作树木和灌木花草、Vray渲染器渲染汽车、AfterEffects和 Combustion 进行后期合成和特效制作、Premiere进行剪辑配音合成和添加字幕。

关于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的缺点与对策研究和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的缺点与对策研究论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声明

    删帖请联系zhiyihom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