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成语故事是怎样的(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阅读:0 来源: 发表时间:2022-05-27 02:06作者:唐承颖

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成语故事是怎样的(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何武霖网友提问:

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成语故事怎样

优质答案:

一、多行不义必自毙,释义为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二、这个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元年》的“郑伯克段于鄢”,讲述的是年龄初期,郑庄公和其弟共叔段争权夺利、兄弟相残的故事。

三、相比齐国、鲁国等国家,郑国事一个新兴的诸侯国,郑庄公是第三任国君。

四、第二任国君郑武公的夫人名叫武姜,这是她的历史称谓。在年龄时期,贵族女子最常见的历史称呼,是谥号加族姓。姜是她的姓,她的母国申国事姜姓诸侯国,武,是她丈夫郑武公的谥号。

五、《左传》中,妇女记录名字的极少,除了这种历史称谓外,其他的一般为伯姬、仲姜——排行加姓,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姬大姑娘、姜二妹子。

六、武姜生了两个儿子,寤生和共叔段。生寤生时,“惊姜氏,故名寤生”。

七、对于“寤生”二字,历史上杂说纷纭,有说难产的,有说做梦的时候生下来的(多神奇呀!),有说生下来窒息的……

8、各种说法都没有确切的证据,但“逆生说(即难产)”最先出自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郑世家》,又有后代学者从通假字研究进手,认可了这一说法,所以是后代普遍采取的说法。

以上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谥号,左传的相关信息资料了,希望能帮到您。

    声明

    删帖请联系zhiyihom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