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是指哪三种(不孝有三有哪三种)

阅读:0 来源: 发表时间:2022-05-31 12:02作者:陈珮义

不孝有三是指哪三种(不孝有三有哪三种)

杨佳宏网友提问:

不孝有三是指哪三种

优质答案:

一、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进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解析:固然孔孟是一道,但是孟子时代的儒家思想,已经较孔子时代的有一些进步了。从不孝的第一条“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就可以看出:在孔子时代,孝和忠的表现,就是表面上的顺从、唯唯诺诺,哪怕明知道长辈有错,也要认可,不能指出。孔子《孝经》上说:“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而到了孟子时代,儒家思想已经开始反思,对于这种情况,孟子的儒家思想以为这就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即不孝。

二、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往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解析:对于第二条,也是与孔子时代的思想相背道。孔子的思想是以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三、不娶无子,尽先祖祀,不娶妻生子,断尽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解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这后面还有一句:“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 意思就是:舜不告诉爹妈自己就结婚了,是没有尽到作为后代的责任。 “无”的意思是:“没有尽到……的责任”。没有尽到作为后代的责任,这叫无后。无后不是指没有后代。另外,误解“无后”意思的实在是汉人赵岐。是他把“无后为大”理解成不娶妻生子、断尽香火。 况且,“三” 在古代汉语中多数用来表示“多”的意思,而不是真的表示数词“三”。 如此看来,“无后”反而排在第三位,并不是什么真正的“为大”。

以上就是孔子,孟子,不孝的相关信息资料了,希望能帮到您。

    声明

    删帖请联系zhiyihome@qq.com;